第(2/3)页 他没有客套,目光如炬,扫视全场: “听完大家的发言,我很受启发,也深感责任重大。” 他开门见山,“江省的海岸线是宝贵的稀缺资源,绝不能搞野蛮生长、低水平内卷! 我们必须回答好一个问题:在新时代,我们的港口,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” 他略微停顿,让问题沉入每个人心中。 “是满足于当个‘搬运工’,赚取微薄的流量费用? 还是勇于成为‘创新场’和‘发动机’,驱动腹地产业升级,塑造新的经济增长极?” 徐穆的声音提高了几分,“答案显然是后者!” 他顺势点评了几种发展模式,提到工真市时,徐穆说:“有地方提出智慧港口和产业协同,这个想法很好! 但想法不能停留在动画演示和概念包装上。 省里要看的是:你的核心技术从哪里来?你的产业链如何构建? 你的市场空间在哪里?有没有清晰的实施路径和标志性项目? 这些,都需要用扎实的规划和过硬的项目来说话!” 这番讲话,既为全省临港经济发展定了“高质量”的调子,也像一份犀利的考卷,发到了每个地市主官,尤其是李毅飞的手中。 研讨会的精神和徐省长的讲话原文,第一时间被摆在了近港县委书记张立和县长李华兴的办公桌上。 两人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,逐字逐句研究了半天。 “省长的话,句句戳中要害啊!”李华兴叹了口气,之前的焦虑化作了沉重的压力,“我们之前报上去的那些东西,确实太空了。” 张立深吸一口气,眼神却比以往更加坚定:“知耻而后勇!省长给我们指了路,也打了板子。 现在关键是,我们能不能拿出真东西!” 之后张立亲自带队,拜访市里引进的几家AI和智能装备企业,深入车间,与技术负责人座谈,详细了解他们的技术优势和在港口场景应用的可能性和痛点。 李华兴则带队跑遍了近港条件最优越的几段岸线,实地勘察,与规划专家、潜在投资方反复磋商高端滨海休闲项目的可行性和独特卖点。 几天后,一份内容翔实、有数据支撑充分的《近港县差异化发展初步构想(修订版)》形成了。 这份报告不再贪大求全,而是聚焦两个核心突破口: 一、“智慧港口试验田”:明确提出与市里某AI企业合作,在其新厂区附近划定区域,共同建设一个小型智能化集装箱作业示范区,作为技术验证和展示窗口,并以此为核心,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