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四月的工真市,春意渐浓,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,公园里的花朵竞相绽放。 近港区域打桩机的轰鸣声,象征着这座城市向前奔跑的雄心,但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,而寻常百姓的家常日子,却是另一种更为质朴的力量。 周六,李毅飞推掉了一个非必要的商务接待,也没有选择在办公室批阅文件。 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夹克衫和深色裤子,对秘书陈默吩咐道:“今天不用跟着,我自己随便走走,去看看老马。” 陈默心领神会。 老马,全名马建华,是陵城区的老区委书记,去年刚退下来。 他不是李毅飞的亲戚,也不是什么显赫人物,但在工真市干部队伍中口碑极佳。 李毅飞初到工真市调研时,曾被他拉着在老旧小区里转了一下午,听他讲每家每户的难处,讲他如何一点点争取政策、协调资源,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。 那种扎根基层、一心为民的赤诚,给李毅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 马建华家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机关家属院里,房子不大,陈设简单,但收拾得干干净净。 李毅飞的突然到访,让马建华和老伴又惊又喜。 “李书记,您怎么来了?快请进,快请进!”马建华连忙把李毅飞让进屋,老伴则忙着去倒茶。 “马老,别忙活了,我今天休息,就是来看看您,跟您聊聊天。”李毅飞笑着在客厅的旧沙发上坐下,语气随意得像是在拜访一位自家长辈。 没有过多客套的寒暄,话题很快便转到了工真市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上。 马建华虽然退下来了,但心还系着这片土地。 “李书记,近港那边搞得红红火火,我们在新闻上都看到了,好事情!”马建华先是肯定,随即话锋一转,带着老一辈人的关切,“不过啊,我这段时间在街上转,在公园里听老头老太太们闲聊,也听到一些别的声音。” 他掰着手指头说:“比如,城东那片老居民区,管道老化得厉害,经常停水,年轻人还好,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,提水上楼真是遭罪。 还有,咱们市里是不是可以考虑多建几个社区食堂? 现在很多独居老人,做饭不方便,吃饭是个大问题。 菜市场管理也要跟上,有些摊贩缺斤短两,以次充好,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啊……” 马建华说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都是些柴米油盐、家长里短,但李毅飞听得非常认真。 他知道,这些看似琐碎的“小事”,恰恰是构成老百姓幸福感、安全感的“大事”,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“试金石”。 “马老,您说的这些,都是金玉良言。”李毅飞郑重地说,“发展经济是硬道理,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、安心,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 您放心,您提的这些问题,我都记下了。” 就在李毅飞与马建华聊天的同时,在工真市另一个角落——位于城北的“幸福里”社区,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秀娟,像过去的每一个清晨一样,早早来到了社区办公室。 “幸福里”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,有新建的高层住宅,也有几十年的老旧楼房,居民构成复杂,管理难度不小。 王秀娟今年五十多岁,在社区已经工作了近二十年,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,但办起事来却风风火火,雷厉风行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