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然而,发展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。 就在示范项目启动的第二天,李毅飞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那家欧洲重型机械制造企业,海瑞克斯集团的中国区总裁,卡尔·施密特博士。 施密特博士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,严谨、直接。 “李书记,我们对贵市的‘智慧港口’规划非常感兴趣。”施密特博士开门见山。 “但是,我们计划投资的‘港口智能装备亚洲研发制造中心’,对周边的产业配套、人才供给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生活环境,都有非常高的要求。 我们注意到,工真市在高精度加工、特种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,还存在一些短板。这是我们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。” 施密特博士的话,像一盆冷水,让沉浸在项目启动喜悦中的李毅飞瞬间冷静下来。 他意识到,引进海瑞克斯这样的世界级企业,不仅仅是给政策、给土地那么简单,它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产业生态的成熟度。 这将是工真市面临的下一个、也是更艰巨的挑战。 送走施密特博士后,李毅飞站在窗前,沉思良久。 近港的开发终于破局,但更宏大的画卷才刚刚展开。 如何弥补产业短板,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和宜居环境,以满足海瑞克斯乃至更多高端企业和人才的需求,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。 李毅飞拿起电话,接通了市长赵永辉:“永辉,海瑞克斯那边提出了新的问题,很尖锐,也很现实。 看来,我们光盯着港口本身还不够,必须启动全市范围的‘产业生态提升’和‘城市品质攻坚’行动了……对,尽快拿个初步方案,我们下次常委会重点讨论。” 窗外,春光明媚,工真市这艘航船,在破开近港发展的第一道冰层后,正驶向一片更加广阔、也更具风浪的蓝色海域。 前路充满希望,也布满了暗礁,真正的考验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 但无论如何,方向已经明确,动力已经激活,工真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实干精神,乘风破浪,砥砺前行。 第(3/3)页